女子為愛遠嫁非洲,25年生4娃,再見時同學稱不敢認

2021-08-17     司馬懿     反饋

一生的承諾 由於害怕妻子跟隨自己在非洲生活而不適應、思念家鄉,烏瑪又做出了一個意義深遠的承諾:他將會無條件支持妻子的一切決定! 此時,即使王麗紅讓丈夫跟隨自己回到中國生活,烏瑪也不會吐出半個「不」字。夫妻之間首要就是互相理解,王麗紅得知丈夫的心意後非常感動,為了丈夫一家著想,她還是毅然決定和烏瑪繼續生活在這裡。至於丈夫的第二個承諾,王麗紅將其用在了教育事業方面。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97/20978733.avif

王麗紅決定在烏干達開辦漢語學校,弘揚母國的文化。烏干達華人較少,在此開辦漢語學校,傳授漢文化知識,能夠在廣袤的非洲大陸播撒下,中國文明的種子,讓文化從這裡走進非洲,走向世界。 其次,優秀的漢語教學,也能讓這裡培養出優秀的非洲留學生,讓他們在未來有機會進入中國學習先進的文化、知識,進而反哺自己的祖國。而且在這個毫無中國特色的國度傳播漢語,還能讓自己接觸到祖國的語言、文化,緩解自己的思鄉之情。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97/20978734.avif

丈夫烏瑪在聽到妻子的決定後,自然是全力支持,藉由家族雄厚的財力和豐富的人脈,加上這是為當地發展做貢獻,政府一路綠燈。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後,王麗紅開辦的漢語學校——魯揚子中學正式開學。 王麗紅先是自己充當講師,培養出了一批精通漢語的烏干達當地教師,進而以他們作為重要力量,招收學員,傳播漢文化與漢語。 僅在辦學的第一年,魯揚子中學就畢業了30餘為漢語老師,到了後來,每一學年,都有100多位漢語老師從這裡走向全國。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97/20978735.avif

這些漢語教師,走入了烏干達全國的學校,將豐富的東方文化和知識,悉數教授給各個年齡段的學生。 學生有的紮根於當地,充當起來烏援助中方人員溝通的橋樑,另一部分則遠赴東方,像烏瑪一樣進入中國的大學學習知識,之後回國建設。 王麗紅的舉動也極大地推動了中烏的邦交,兩國關係越來越好。 在家庭方面,王麗紅在婚後25年為烏瑪生下了4個可愛的孩子,這個由中國人、非洲人和混血小孩組成的家庭中,中文、烏干達語此起彼伏,生活美滿。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97/20978736.avif

王麗紅的同學對她遠嫁非洲的看法也大為改變。當年,王麗紅遠離繁華的北京,嫁入了貧瘠的烏干達,很多大學同學都為她惋惜,認為她終有一天會後悔。 如今王麗紅的漢語學校越來越紅火,在見到她本人後,同學們也是驚呼:「認不出來了!越來越有氣勢了!」 中國人民從來不歧視任何一個民族,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正是這個道理。 如今在國內卻有一些不友好的國際人員,做出了不法勾當,這正如在廣州行醫多年的一位黑人醫生所說的那樣:「人家中國人,歧視的從來不是人種,而是行為!」

上一頁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