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演員楊迪近期曾在一檔節目中深情感謝父母。
「你們從來沒有阻礙過我想要做的任何事情,你們永遠都是鼓勵我。你們讓我覺得,我真的很優秀。」
楊迪說自己完成了夢想,父母就是支持他勇敢追夢的人。
不管他幹什麼,媽媽都說「好」「棒」,然後自己就越發地往想做的事情去干,他們從來沒有說過一句不是。

他其貌不揚,甚至常被人嘲笑「長得丑」,卻一直自信樂觀,在綜藝節目、電影中發揮自如,給無數觀眾帶來歡樂。
那種發自內心的自信、自我接納,正如他所說,與父母從小到大對他的肯定和鼓勵是分不開的。
一、父母的肯定,是照亮孩子的光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曾過這樣一句話:「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欣賞和讚美。」
每一個人的自我認同感、自信心,最初都來源於父母。
孩子從不到2歲開始,就會通過言行舉止觀察父母的反應,喜歡看父母表揚自己,哪怕是一個讚許的目光和笑容。對於父母讚許的事情,孩子也總是愛在他們面前重複做。
父母的肯定和欣賞,會給孩子信心和勇氣,讓他有足夠的底氣去探索這個世界,也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父母愛著、關注著,自我價值感得到提升。

2016年里約奧運會,「洪荒之力」女孩傅園慧在游泳比賽後的採訪上,憑藉多個「表情包」一炮而紅。
沒有與冠軍失之交臂的遺憾、沮喪,取而代之的是拼盡全力之後的釋然、灑脫,大家都記住了這個率真、幽默的女孩。
在後來的一檔綜藝節目中,了解了傅園慧爸爸對她的教育方式,才知道她自信樂觀的性格從何而來。
傅園慧說起父母從小對自己的教育方式,最讓她感動的,就是從未改過口的3句話: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好的,你是個天才。
那個時候,傅園慧剛進省隊,有一天,年齡較大一點的隊員,突然跑過來對他說:「你們家傅園慧在游泳隊說她是天才。」
傅爸爸聽後,並沒有覺得不妥,很認真地回答道:「我們傅園慧真的是天才。」
每當她遇事不順時,都會用這3句話鼓勵自己,之後就會滿血復活。

這個曾經不起眼的小女孩,在父母的肯定下,一路過關斬將,進了國家隊、又去了奧運會,不斷創造出自己人生的精彩。
父母的肯定,就是照亮孩子的一束光,即便再平凡、暗淡的孩子,也會因此而閃光,自信地在人生舞台上綻放自我。
從小被父母肯定的孩子,也更容易體驗到幸福感。
二、缺少父母肯定的孩子,容易自卑退縮
有些父母信奉打擊式教育,覺得認可和鼓勵會讓孩子「飄了」,無法進步,因此總愛否定孩子、潑冷水;
有些父母對孩子期待很高、要求嚴格,希望孩子更優秀,更完美,於是眼裡只能看到孩子的缺點,對優點視而不見。
即便父母的初心再「為孩子好」,可孩子呢?他最直觀感受到的,就是父母對自己的語言、情緒、態度。
得不到肯定的孩子,很容易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不關注自己,缺乏安全感,容易走向自卑。
這種自卑的性格,又會在很大程度上阻礙孩子的成長,讓他變得膽小怯懦,做事逃避退縮。
作家三毛曾在文章《一生的戰役》里寫道:
「我一生最大的遺憾不是沒有賺得全世界,而是請你欣賞我」。
這個「你」就是她的父親。
三毛父親對於自己的四個孩子,總是充滿了期望,希望把他們培養成成功的人。
終於大弟完成了父親的心愿,成為了一名出色的律師。然而從三毛小時候到她長大,父親對於她的態度,都一貫是一聲嘆息。
父親有一次在看完三毛的文章後,在給她的信中寫了這樣一句話:「深受感動,深為身邊有你這樣的小草而驕傲。」
三毛淚流滿面,
「這句話我等了一生一世,直到你今天親口說出來,才抹殺了我在這個家庭永遠抹不掉的自卑與心虛。」
缺少父母肯定的孩子,有些終其一生都在逼著自己努力、強大,從而獲得父母的愛與認同。然而即便做到了,一路上他的內心是痛苦、疲憊的,難以享受人生中的幸福和快樂。
每一位家長,都不要小看了你們的肯定對孩子成長發展的重要性,那是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心理營養,也是他不斷進步、成就自我的正向動力。

三、通過肯定,給孩子正向的引導
電影《奇蹟男孩》中,在面對為被霸凌的奧吉出頭,而大打出手的傑克·威爾時,校長不是單方面批評、懲罰學生,而是能夠看到學生身上積極的品質,並給予肯定,保護了孩子心中正義和善良的種子。
「雖然毆打同學的行為不能通融,但是,我知道友情是值得捍衛的。請你繼續努力,繼續保持你善良的品質。向你致敬!」

校長善於從一件事中看到正面的價值和意義,懂得肯定孩子身上的優點和閃光之處,是值得所有家長學習的。
不要在孩子犯錯、挫敗的時候,就指責和否定孩子整個人;不要只盯著孩子的缺點,忽視他的優點和進步。
比如孩子雖然文化課成績不好,但體育很棒,人緣好;孩子這次考試成績不太好,但比上次有了很大進步;孩子雖然常常犯錯,給大人惹麻煩,但每次都能誠實,願意承認並改正自己的錯誤······
每一個孩子身上,都有許多值得欣賞和認可的地方。
只有善於發現並給予孩子真誠肯定的父母,才會挖掘出孩子身上更多的潛能,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孩子。
有這樣的父母,也是孩子一生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