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愛學習的孩子,家長都做對了什麼?

2020-11-04     逄艷姬     反饋

有一位同事,從小就是一個學霸,通過自己的切身體會,深刻明白小學階段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因此她每天不管多忙多累,下班回去都會陪孩子寫作業,引導孩子預習、複習,關注孩子的學習態度,是否認真,和孩子約定好完成一門課的作業後才能離開椅子······

在她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下,效果很明顯,孩子的字寫得越來越好,注意力也得到了提高,在班上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家長在陪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過程中,切忌反覆的嘮叨、提醒、催促,這會讓孩子形成拖延、依賴心理;多給孩子自我安排和管理的空間,調動孩子的自主性,逐漸激發內驅力。

四、父母以身作則,塑造家庭的學習氛圍

曾有記者採訪了2004年安徽理科狀元,他說過的一段話讓我印象很深刻:

「偶爾我會厭學,不想看書,爸媽注意到了,也不說什麼,就把電視關掉,坐下來看書。

看到他們在看書,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書了。」

許多家長羨慕別人家孩子成績優異、從不用父母操心,殊不知優秀背後,藏著多少別人家父母辛苦的付出和努力。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也曾分享了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經驗。

他是阿根廷隊的球迷,他和妻子在家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除了看足球比賽他們很少看電視。他從來沒有引導孩子喜歡哪一支球隊,也沒有說過孩子要喜歡看書。

但是現在,他的孩子也是阿根廷隊的球迷,孩子從來不看電子書,房間裡堆滿了紙質書。

毫無疑問,父母的日常生活狀態和家庭氛圍,會深刻影響一個孩子的學習。

當父母能起到一個良好的陪伴和榜樣作用,塑造濃厚的家庭學習氛圍,孩子不知不覺就會愛上學習,有學習的習慣。

有些父母,回家之後就儘量不看手機,陪孩子一起閱讀繪本、講故事,或者看自己喜歡的書;有些父母,在家裡不是玩手機遊戲、刷短視頻,就是追劇、打牌。

試問哪類父母,更有可能養出愛學習、會學習的孩子?

所以說,希望孩子學習好,家長也不能光從孩子身上下功夫,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給孩子做好榜樣。

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努力改掉自己的一些壞習慣,保持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用自己的行動和狀態去影響孩子。對孩子,對自己,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上一頁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