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孩子「隱私」的家長,後來都後悔了

2020-11-04     逄艷姬     反饋

01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

湖北有位媽媽在收拾房間時發現了兒子的日記,隨便翻看了一下,一些內容讓她很驚訝。

兒子回家後,媽媽就問他日記的事情,結果孩子知道媽媽偷看日記後,非常生氣,衝著媽媽大吼著離開了家。

等到晚上10點多,孩子依然沒有回家,媽媽慌了神,這才意識到,孩子這是離家出走了。

類似這樣的事情,很多家庭都發生過。

說一個身邊真實的故事:

有個孩子在五年級的時候,同齡人都流行寫日記,他也花了幾塊錢的日記本,怕被父母看見,還故意買了帶鎖的。

他把筆記本塞在柜子里,沒想到還是被父母打開了。

那天放學回家,正好幾個叔叔、嬸嬸來家裡做客,吃晚飯的時候,媽媽當眾把他寫得日記說出來,還委屈得說道:「這孩子日記里光說爸爸,也不提媽媽。"

一屋子的大人哈哈大笑,氣得他眼睛都紅了:「你憑什麼看我的日記!"

「你是我生的我還不能看嗎?」

媽媽的理所當然,讓他絕望了很久,幾天都沒和媽媽說話,這件事情,他的父母早就不記得了,而他到現在還不能釋懷。

大多數大人對孩子的秘密有種特殊的偏見,覺得見不得人的事情,肯定不是什麼好事,想方設法地去打探,甚至不顧孩子的意願,強行翻看孩子的隱私。

他們像上面這兩位媽媽一樣認為:我是媽媽,孩子有什麼事是我不能知道的嗎?我只是想了解他,這樣也錯了嗎?

於是打著關心孩子、怕孩子學壞的旗號,理直氣壯地偷看孩子的日記、信件,手機。

但對孩子來說,這種行為不是愛,而是深深的傷害。

02

尼爾·波茲曼在《童年的消逝》中說過:

「沒有秘密,就沒有兒童時代。」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一些事情不願意讓父母知道。如果父母粗暴地闖進孩子的小天地,甚至拿看到的秘密,居高臨下地詢問他,一次兩次之後,孩子將不再信任父母。

有位媽媽曾經擔心青春期的女兒早戀,她偷偷翻女兒的書包,偷聽女兒打電話,翻看女兒的手機,看聊天記錄和QQ空間,被女兒發現後,兩人大吵一架。

從那次爭吵以後,女兒再也不和自己說話,母女二人的關係一下子掉到了冰點,媽媽花了很長的時間去修復和女兒的親子關係。

父母這種沒有界限感的行為,一方面孩子會覺得沒有了自尊;另一方面,孩子會從此失去對大人的信任。

幾乎所有的孩子在隱私被侵犯時,都會產生羞恥感和惱怒,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他們非常敏感,會對父母會產生更加強烈的牴觸心理。

英國的一位心理學教授認為:孩子在青少年時期對隱私權的重視,超過他一生中的任何一個時期,包括成年期,如果你覺得隱私對自己很重要,那麼它對孩子的重要性並不亞於父母。

所以父母無論出於什麼目的,千萬別把孩子的隱私不當回事。

孩子不想讓大人看的隱私,不僅僅是日記,還有很多不願說出的「秘密」,比如:

出糗的事情:尿床、尿褲子、曾經鬧出來的笑話;

曾經的過失:考試考砸了、某次表演出了洋相;

屬於孩子的小天地:隱私空間、房間、書包、小寶箱......

我們要允許孩子保留這樣的小秘密,不要用非正常手段獲取孩子的隱私。

《家有兒女》中,劉梅從女兒小雪的包里翻出了賀卡和照片,以為小雪早戀了。

夏東海說了一番話特別讓人感動:

「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自己的小秘密。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隱私權。尊重隱私權,往大了說,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往小了說,一個孩子得不到尊重,他怎麼會尊重別人呢?」

無論孩子年齡有多大,他都有保護自己隱私的需求,把孩子當作大人去尊重,他才可能真正長大。

03

有的父母會說:「有的秘密不適合孩子放在心裡,需要說出來向父母求助,他不跟我們說,我們也幫了他呀?這種情況又該怎麼辦?」

尊重孩子的隱私與了解孩子並不矛盾。

如果你和孩子有好的親子關係做基礎,孩子是很願意和你溝通的,會主動自願地告訴他們的心事,有苦惱的時候第一時間找你尋求幫助。

但這樣信任需要父母長期的努力才能建立起來,給大家3點建議:

做「聽話」的父母,認真傾聽孩子說的每一句話,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重視和理解;

分享你的小秘密給孩子,建立親子之間的橋樑;

為孩子保守秘密,孩子的小糗事、丟人的毛病、曾經的過失......這些孩子不願讓更多的人知道的秘密,就為他保守住。

孩子畢竟是孩子,當他感覺到你的真誠後,心裡的話不會總想著瞞著你,因為他知道,父母永遠是最值得信任的人,任何時候,任何秘密都可以向父母傾訴,你也就不用擔心孩子會過分背負一些秘密。

請相信,父母對孩子的態度越是尊重、信任,孩子越會樂於向父母敞開心扉,吐露秘密。

珍藏孩子的秘密,孩子才能獲得自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內心世界,家長需要和孩子一起守護,這對你們的親子關係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