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叫「不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很多事,不發生在自己身上,真的無法體驗那種痛苦和難過、絕望。
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去指責別人,很容易,如果換位思考,自己置身於他人境地,也許你就不會勸他人原諒那個傷害過他的人。
今天要講的就是一個網友湘湘的故事。

湘湘的第一段婚姻過於草率,那時候她只是個二十歲的農村小姑娘,一門心思地想嫁到城裡。剛好上天給了她這樣一個機會,有人給她介紹了一個城裡小伙,家裡條件好,有三個姐姐,他是最小最受寵的那個。
湘湘沒多想就答應了這門親事,如願以償嫁到了城裡。
沒想到,結婚後才知道前夫完全就是個媽寶男,什麼事都聽婆婆和幾個姑姐的,他們家只要遇上一丁點兒事,婆婆和幾個姑姐就蜂擁而至,指手劃腳。
最重要的是,湘湘感覺到自己在這個家裡,完全就是一個外人,他們娘幾個團結得緊緊的,無論什麼事,都是她的錯。
老公病了,婆婆和幾個大姑姐眾口一詞罵她連男人都照顧不好,老公沒個正經工作,幹什麼都高不成低不就,掙的錢根本不夠生活,婆家人罵她不會持家。
後來老公幹脆錢也不交她了,直接自己回婆家吃飯,她懷著孕,根本沒人管她有沒飯吃,幸好娘家近,她只好去娘家吃飯。
後來生了兒子,婆婆來做了幾頓飯,沒人給她一分錢,兒子的奶粉錢都是娘家父母給的,月子裡老公還說她矯情,不幹活。
這日子,她真的過不下去了,要求離婚。

一聽說她要離婚,婆家人一個個都罵她不知好歹,婆婆還說,離婚可以,兒子你帶走,我看誰會要你這個帶著兒子的女人。
老公也跟著婆家人一個鼻孔出氣,都料定她沒能力養活孩子,這回她爭了口氣,硬是帶著兒子離了婚。
兩人也沒財產可分,住的房子是婆婆名字,存款更是一分沒有,湘湘就這樣帶著半歲的兒子凈身出戶了。
婆家人不以為然,都認為她會回來,過了一個月,老公還去娘家接她,問她知錯了沒有,知錯的話就過往不咎,接她回家。
湘湘冷冷地拒絕了,她通過這樁婚姻終於明白,只有靠自己,才能有尊嚴地生活下去。
她把孩子託付給娘家媽,自己在城裡學美容,在一家美容院做了美容師,開始了自己賺錢養活娘倆的日子。
雖然她的工資不高,但她的日子過得很平靜、知足,娘家父母也很支持她,一家人其樂融融。
去年,她還遇到了一個知冷知熱的男人,組成了新的家庭。男人比她大兩歲,未婚,對她的兒子視若已出,父子倆經常鬧成一團。
湘湘對於自己的生活很滿足,想到之前那段婚姻,真的是後悔當初太天真。

誰知道上周五,已經五年沒有聯繫的前夫給她打來電話,說前婆婆病重,想見見孫子。湘湘冷笑:這個時候想起孫子了?這五年你們不聞不問,沒必要相見了。
前夫竟然怒了,罵她心如蛇蠍,連老人最後的心愿都不肯滿足。
湘湘淡淡地說:都離婚了,以前的事情翻篇了,我不恨你們,但我不希望你們來打擾我的生活,我兒子現在過得很快樂,不需要見這個沒有任何感情的奶奶,他現在有奶奶,就是我現在的婆婆。
說完掛了電話。
湘湘說,對於以前的事不想回首,現在的婆婆和老公對兒子很好,兒子現在很快樂。親情是靠平時的感情來培養的,而不是只靠簡單的血緣維繫。
玲瓏的話:也許有的人會認為,湘湘做的有點過分,但我認為湘湘做得沒有錯。前夫和前婆婆對兒子的成長並沒有任何付出,沒必要強行用血緣親情來維繫,只要兒子現在過得開心快樂,就不必要與過去再有什麼牽扯。
一分付出,才有一分回報,像前夫家這種平時不付出,又想認孫子的行徑,不值得支持。
有很多人,不值得去恨,但也不值得去原諒,過好當下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