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成學霸,與其給孩子報補習班,不如從小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01你家孩子被哪所高校錄取了呢?
前段時間在親友聊天群被這事兒刷屏了,親戚兒子大學聯考成績接近600分,比重本分數線高了70多分,最終被一所211名校錄取了,這確實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情。

在我的教師朋友裡面,又有好幾個家裡孩子也都是學霸,這事兒引起了我的關注,貌似我身邊的學霸都是來自教師家庭!

我上網查詢了一下,2007年到2016年10年間,10年期間全國錄取的760名「頂級學霸」,結果發現,來自於教師家庭的學霸數量排名第一。

02為什麼教師家庭容易出學霸呢?
可能有人會說,父母是老師,可以給孩子開小灶,成績能不好麼?
但是我諮詢身邊教師親戚朋友得知,給孩子開小灶這事兒,還真沒有,老師每天都很忙的,忙於管理自己班上的學生,幾乎都沒什麼時間管理自己孩子的學習。
如果好好觀察這些學霸孩子,可能會發現他們身上的一些相似之處,那就是他們愛學習,他們不是將學習作為任務,而是自覺主動地去學習,雖然他們也愛玩,但是他們會合理安排時間,他們將學習也當成了一種興趣愛好。

可能很多人會說,學霸不都是這樣的麼?學霸難道是天生的麼?
其實並不是,學霸的成長,是離不開父母的,雖然教師父母並不一定給孩子們開小灶,但是他們卻懂得孩子如何提供孩子的成績,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
一位有著30多年教學經驗的小學班主任老師告訴我,小學6年,雖然學習的東西並不難,但卻都是很基礎的東西,相比於孩子對於這些知識的學習,其實更為重要的,還是培養孩子良好地學學習習慣,只有讓孩子養成良好地學習習慣,在以後的學習中,父母才能更加省心,孩子也才能更好地自覺主動地去學習。

切忌不要成為孩子的保姆,這樣孩子在學習上,永遠也不會主動,孩子的學習,也不可能讓人省心的。
我的培養出學霸兒子的親戚,在日常學習中,也並沒有給孩子開什麼小灶,但是孩子父母都是老師,平日裡都是有著良好閱讀的習慣,從小就陪孩子親子閱讀,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每天依舊堅持閱讀的好習慣,孩子也自然而然地跟著父母一起閱讀,養成良好地閱讀習慣。

不僅如此,他們還會陪著孩子一起玩,比如,帶著孩子去打球,帶著孩子去旅遊,帶著孩子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唯獨在孩子學習這事兒上,沒有太多的干預。
誠然,父母是老師,孩子的學習會更加受益,尤其是父母是小學老師的,孩子的基礎一般都會打得很牢,並且還會有著很多良好地學習習慣,這是很多父母所忽略的地方。

03不是教師家庭,怎麼才能培養出學霸呢?
但並不是說,我們不是教師家庭,就培養不出學霸,關鍵是看我們怎麼培養。
不要過分看重孩子的成績如果我們只是整天逼著孩子刷題,還是當著孩子的保姆,時刻不停地督促孩子的學習,還是當起甩手掌櫃,不停地給孩子報培訓班,這樣的家庭,可能想要培養出學霸,真的有點。

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孩子不上心,父母怎麼督促,可能都沒什麼用的。可能從小嚴格要求了孩子,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就會反彈,生出叛逆之心,會反抗父母,會出現厭學的情緒。
一些孩子小學的時候,成績很好,但是一上國中,可能成績就直線式下滑,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與孩子從小的教育有關,父母沒有抓住小學培養孩子的關鍵,過分地重視了孩子的成績,而忽視了對孩子習慣的培養。

重視課內,吃透課本小學階段的學習,其實並不難,想要獲取高分,只需要吃透課本,打好基礎就行,如果基礎沒有打好,就急於求成,報很多的課外補習班,天天刷題,這樣反而是捨本逐末。
地基沒有打好,就去發散思維,學習很多超綱的知識,不僅不利於孩子的理解,刷再多的題,可能都沒什麼用,天天讓孩子書山題海,反而更容易讓孩子生出厭學情緒。

培養孩子良好地學習習慣小學階段的學習,除了要打好基礎,更為重要的還是要培養孩子的良好地學習習慣,讓孩子學會抓重點,記筆記,課前預習,課後複習,準備自己的錯題集,定期複習所學的知識,當天所學的知識,要及時複習鞏固,孩子養成這樣的好習慣,才能更好地學習,學習才會更有效率。
這樣的好的學習習慣,將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對於孩子以後的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只有這樣,父母才能為孩子的學習少操心。

勞逸結合喜歡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不能因為學習,就抹殺了孩子這樣的天性。在孩子學習之餘,還是應該讓孩子多玩。
多讓孩子到戶外運動,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不僅可以增加孩子的團隊協作能力,還能夠增強孩子的體魄,促進孩子健康發育,孩子也只有更好地玩,才能更好地學習,不然孩子每天都是學習學習,遲早會生出厭學情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