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位於中國浙江省崎嶇列島海區內的洋山港,占地223萬平方米,這個號稱是世界第一大港的港口,卻只需要9名管理人員,你敢相信嗎? 洋山港於1995年開始規劃,2002年6月開始建設,耗資700億以上,歷經20餘年,經歷了4期工程後,終於在2018年12月竣工。 洋山港建設對中國發展自貿區、建設海洋強國具有極強的戰略意義。

2010年,由於洋山港的加入,上海首次超越新加坡,成為全球最大的港口,貨櫃吞吐量達到2907萬箱; 2018年竣工後,更是突破了4201萬箱,吞吐量遠超美國所有港口吞吐量的總和,占全球港口年吞吐量的十分之一,多年蟬聯世界第一,成為世界第一大港。

更讓人難以相信的是,這個全球最大的港口,居然只需要9個管理人員,自動化程度令人瞠目結舌,科技感十足,不僅減少了人工的成本,還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且,洋山港所有的設備全部都是中國自主研製,向世界證明了中國的實力。 洋山港成為世界第一大港,新加坡卻著急了,早在當初規劃建設洋山港時,新加坡就表示強烈反對。 為什麼中國願意用20多年的時間、耗資700多億來建設洋山港?為什麼新加坡會如此反對這個項目呢?看似八竿子打不著,內部卻是錯綜複雜。

中國為什麼要耗巨資把洋山港建設成為世界第一大港?從國際形勢來說,世界經濟競爭越來越明顯,海上運輸更是占據世界貿易的90%,中國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得搶占航運的制高點,建設出一個國際航運中心,在國際經濟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

但是,上海作為中國最主要的貿易中心之一,卻沒有一個深水港,無法停靠大型貨船。 在航運中占有優勢,才有可能發展成為世界貿易的中心,帶動全國經濟的發展,這是中國發展戰略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對於中國的貨運安全來說,建設一個深水港也是必要的。在洋山港之前,新加坡是世界第一大港,只有它才有停放大貨船的條件;但是,新加坡和美國的關係一直都很明朗,中國要想保證貨運安全,不能一直依賴於新加坡這個「中轉站」。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願意花二十幾年時間,耗巨資也要建成洋山港的重要原因,甚至可以說,它關乎著中國未來百年的發展。 洋山港成為世界第一大港對新加坡有什麼影響? 洋山港在規劃之初,新加坡就曾經焦慮不已,甚至還試圖阻止;洋山港建成後,新加坡更是急得上躥下跳。中國的港口,和新加坡有什麼關係呢? 新加坡是亞洲航運中心的關鍵樞紐,依靠馬六甲海峽以及自身的深水港優勢,成為曾經的世界第一大港口,賺得盆滿缽滿。

馬六甲海峽能夠直通萬噸巨輪,當時也只有新加坡港具有停放大船的條件,很多要出口非洲、歐洲等地的貨船,只能到新加坡港進行中轉,每年光是這樣簡單的操作,新加坡就能大賺幾萬億。作為一個貨物運輸集散地,新加坡依靠港口發展了船舶修理行業、石油銷售和冶煉等各種相關的服務業,同時還形成了多個金融中心和商業中心,提升了就業,也增加了收入來源。 新加坡漸漸成為世界貿易的物流中心,世界各大銀行紛紛在這裡設立分行,也逐漸推動了各種金融和商業的發展

一個幾百萬人口的國家,每天的現金流交易卻能夠達到幾萬億甚至是幾十萬億,它不發達誰發達? 同時,馬六甲海峽還是美國掌控海上運輸重要的籌碼,美國跟新加坡打聲招呼將矛頭對準誰,誰就別想通過,新加坡也因此獲得了美國不少支持,在國際上逐漸站穩腳跟,態度也越來越硬氣。 但是,當洋山港建成後,新加坡就不再是世界第一大港口了,也就意味著依靠「大型貨物中轉碼頭」得到的利益會被中國切斷。

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形勢比較單一,過去能夠躋身「亞洲四小龍」主要依賴於航運和轉口貿易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洋山港的建成,勢必會造成新加坡的國際貨運地位降低,相關的服務業和製造業等等也會受到嚴重衝擊,世界銀行也會紛紛撤走,經濟來源大受打擊的情況下,只能做回老本行,與美國的關係也會今非昔比。 不僅如此,中國依託洋山港建立自由貿易區,一旦建成,港口的貨物吞吐量會翻倍,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同時,也會加大開挖克拉運河的可能性。

新加坡掌控馬六甲海峽,背後站著的是美國,一旦美國針對,中國的石油和貨物都無法順利通行,這對中國的航運很不利。克拉運河位於泰國,一旦開通成功,新加坡的航運中心地位就保不住,美國仗著馬六甲海峽對中國的掣肘也將失去作用,新加坡能夠從中得到的好處也將不復存在。 不論從哪方面來說,對新加坡來說都是當頭一棒,新加坡都會失去既得的地位和利益,所以才會強烈反對中國建設洋山港和建立自貿區,但再著急也沒用,中國的實力已經今非昔比。

洋山港建成後,2010年取代新加坡成為世界第一大港,成為世界航運的焦點;截至去年,洋山港的貨櫃吞吐量達到了4350萬,旅客達到1.2億人次,貨物達到405.8萬噸,是名副其實的全球最大港口,也讓上海成為全球貿易重要的一環,提高了中國的航運地位。相信在未來,洋山港會發揮出它的價值,讓更多的人看到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