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多又一次被交易了。
關於布萊德索的交易里,他和貝弗利被一起打包送往了灰熊。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自14-15賽季被凱爾特人交易後,隆多七年時間內換過的第九支球隊,分別為:
綠軍,獨行俠,國王,公牛,鵜鶘,湖人,老鷹,快艇,灰熊。
去年效力湖人時還是香餑餑,今年卻直接淪為燙手山芋。
隆指導前後命運的截然不同,令人唏噓。

去年幫助湖人奪冠後的隆指導,在自由市場開啟後,選擇了以2年1500萬美元的價格加盟老鷹。
原以為在亞特蘭大,這位擁有長達15年賽場經驗的老將,能為特雷-楊這群新兵蛋子提供成長幫助。
沒想到的是,僅僅為老鷹效力27場比賽,隆多就慘遭管理層交易。
本以為去了快艇,他的傳球能解決球隊的組織問題,同時還能勝任更衣室老將的角色。
令人無奈的是,隆多再一次沒有得到足夠的賞識。
季後賽期間,他場均只能得到16.9分鐘的上場時間,創職業生涯新低。
三輪系列賽,隆多有6場比賽慘遭泰倫-盧DNP。
首輪對陣獨行俠,更是爆出過他和小卡不和的新聞。

一句話概括:野心跟不上能力。
隆指導的好勝心毋庸置疑,甚至比一些超級巨星都要強烈。
無論和其搭檔的是什麼檔次的球員,只要場上出現了糟糕的出手選擇,他都會破口大罵,絲毫不顧及對方臉面。
年輕時個人能力在線,此舉動尚能鎮住隊友。
一旦能力出現大幅度下滑,當自己在場上都是災難級(本賽季季後賽場均4.2分+34%投籃命中率+30.4%內線命中率)表現時,再這樣做就很難服眾了。
畢竟絕大多數人中,認為的都是:你自己打得都不好有什麼資格教訓我。
說白了,隆多的咖位,還沒到可以訓斥任何球員的份上。
當一名球員無法通過個人能力幫助球隊改變比賽局勢時,被交易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也許,隆多離自己退役的日子,真的不遠了...
換種說法,也可以用被迫退役來進行形容。
隆多這種類型的球員,只有季後賽球隊會因為老將經驗為他提供合同,給予出場時間。
弱旅更需要的,是能控球得分的球員,而不是他這種控場型球員。
老鷹和快艇短期時間內連續交易隆多,等同於是在告訴外界,後者目前的油箱已經非常有限。
下賽季合同結束後,隆多即將年滿37歲,屆時等待他的,也許只有退役一條路可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