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兒子,
今天是暑假的第一天。
本來是你最開心的時刻,
我們卻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爭吵。
現在的你眼角帶著淚水進入了夢鄉,
而我卻輾轉反側,
難以入眠。
就在剛才,
媽媽好不容易洗完你的衣服正要睡覺,
卻發現你的屋裡傳來輕微的響動。
我推開你的房門,
看到早該睡覺的你竟然躲在被子裡入迷地玩著手機。
看到高興的地方還忍不住偷笑,
竟然絲毫沒有發覺我的到來。
我一把奪過你的手機,
本以為你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沒想到的是,你撲上來搶回手機,
還挑釁似地對我說:
「我想看完這個再睡覺!」
我當場宣布,
沒收這個暫時讓你學習用的手機。
而你也被徹底激怒,
對我發出了「直擊靈魂」的三連問:
「你憑什麼沒收我的手機?」
「為什麼放假了我還不能放鬆一下?」
「為什麼你能玩手機我卻不可以?」
一時語塞的我竟不知如何回答,
只能強硬地對你說:
「我說不行就不行!」
你憤怒地把手機摔給我,
重重地關上了房門,
而我平靜下來,
認真地思考了關於手機的問題。
網上曾經流行一個新詞,叫做:
「垃圾快樂」。
什麼是「垃圾快樂」呢?
就是指從直播、遊戲、八卦等「電子產品」中獲得的短期快感。
其實,媽媽不是怕你玩手機,
而是怕你沉迷在一些「垃圾快樂「裡。
其實,媽媽也有些慚愧。
我應該以身作則,用陪伴代替虛無的快樂。


01、有些電子產品的快樂,是讓人上癮的「垃圾快樂」
兒子,隨著你一天天長大,
你對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的接觸在一天天增多。
曾經單純懵懂的你可能會在這些電子產品中發現一個新奇有趣的世界。
它可能在你辛苦探索時,讓你收穫便捷的信息;
在你學習疲憊時,給你帶來放鬆的樂趣,
在你無聊煩悶時,讓你感到新鮮刺激。
但是,在你看得見的好處背後也隱藏著巨大的危險。
那就是,它讓你深深陷入上癮而不自知的「垃圾快樂」中。
還記得我們在電視上看過一個新聞,
安徽一名中學生跳樓輕生,
原因是他實在控制不住玩手機。
他在遺書中寫道:
「媽,對不起,你們去生一個更好的吧……
再見了,我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機。 」


現在的你可能只是覺得手機好玩,
但如果毫無控制地使用,
手機的誘惑就連大人都難以抵制,
更不用說自製力薄弱的你們。
美國奈飛公司曾經拍過一部名叫《智能陷阱》紀錄片。
片中揭露了大多數網際網路公司每天都在做的三件事:
1. 研究如何讓用戶花在手機軟體裡的時間更久一點;
2. 如何策劃不同的活動,吸引新的用戶;
3. 如何利用這些注意力賺錢。
除此之外,大部分網際網路公司還會應用 「勸服性技術」。
也就是說,不斷通過新鮮的內容刺激獎勵電子螢幕前的人,
讓其「被動」地被電子螢幕牽著走。


這就是為什麼你玩手機時,總感覺時間過得很快。
刷刷視頻,玩玩遊戲,聊聊微信,
看似是無傷大雅的小放鬆,
卻一不留神就能讓人上癮。
而且一旦陷入這種短暫的垃圾快感裡,你就只能一步步沉淪。
有人說:
如果毒品是生理上的毒藥,讓人上癮,
那麼垃圾快樂就是精神上的毒藥,同樣讓人慾罷不能。
你現在還小,
可能不明白垃圾快樂有什麼不好,
覺得只要開心就行。
但媽媽要告訴你的是,
快樂也分好壞。
一位名叫芭芭拉的社會學家在底層「臥底」8年,發現一個現象:
越處於社會底層的人,
越可能用一種消耗型的方式尋求快樂,
比如肥皂劇、毒品、電子遊戲;
越處於高層次的人,
越會用一種補充型的方式來尋求快樂,
比如跑步、閱讀、學習。
而長期處於遊戲、八卦、直播這類快樂中,
我們的神經不斷被刺激,
情緒帶來的短暫快感,讓人上癮,
於是,我們感受快樂的能力反而降低了。


02、短暫的快樂,最終只能消耗你自己
兒子,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
遊戲或者短視頻給人帶來的快樂是極其短暫的,
只在你玩的那一瞬間。
這類純消遣行為其實並不是真的快樂,
而是一種短暫的精神自我麻痺。
你有沒有發現?
它們的快樂讓你獲得短期快感。
而且在停下來之後你會感覺到更深的失落和空虛。
雖然偶爾的娛樂放鬆是必要的,
但如果對這種垃圾快樂產生了迷戀,
最終只能消耗你自己。
消耗你的健康。
一個9歲的男孩,
因為長時間低頭玩手機,
頸椎出現嚴重問題,
原有的生理曲度完全變直。


你們正處於生長發育期,
頸椎病會影響整體骨骼發育,
而且無法治癒,
痛苦會伴隨一生。
除此之外,
長期看螢幕會對你還未完全發育好的視力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
網上一個報導說,
廣西一個15歲的男孩玩遊戲上癮,
飲食作息嚴重不規律,
最後導致中風癱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