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不共財,姊妹少往來。」如果兄弟姐妹「不和睦」,做到「3個遠離」,結局也會美好

2021-08-19     司馬懿     反饋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當年, 曹丕稱帝, 但是稱帝之前, 兄弟爭鬥不止, 他對曹植耿耿於懷, 一心想要拔除「眼中釘、肉中刺」。

曹植一首「七步詩」, 讓當朝文武都心生敬佩。

即便如此, 曹丕仍舊把他發配到偏遠之地, 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曹植41歲客死他鄉。

兄弟姐妹是骨肉相連的親人, 一起長大, 一起奮鬥。

可是, 難以一起變老。

父母過世之後, 很多大家庭, 就散了, 連團聚的地方, 都沒有了。

我的姐夫, 家裡有三兄弟。

父親在的時候, 逢年過節都能聚一聚, 陪父親一起喝杯酒。

父親過世後, 母親由三兄弟輪流照顧,

半年一換。

過年的時候, 母親在老大家, 因此親戚朋友的交往, 都要老大負責。

大年初一那天, 三個兄弟聚集在一起, 老大發話, 家裡客人多了, 吃飯的開支不少, 三個兄弟要平攤。

因為老大這句話, 三個兄弟鬧了起來。

老二認為, 老大拿走了父母身上的存摺, 不應該說這樣的話;

老大說, 老三住了父母的老房子, 價值更大;

老三說, 老二讀了大學, 學費要得最多。

大過年的時候, 這個家庭, 一鬨而散。

《聖經》裡說:「愛你的仇敵。 」

兄弟姐妹結仇了, 唯有「愛」才能化解, 做好以下四個「遠離」, 結局也會美好。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98/20984256.avif

遠離「大家庭」, 各自安好。

俗話說:「一母生九子, 連母十個樣。 」

不要高估了血脈至親的「個性」。

小時候, 大家常常在一起吵架, 鬧夠了, 過幾天就會和解;

長大了, 矛盾來了, 誰都不服氣, 變成了積怨。

唯有距離, 才能拯救大家庭。

我的一個上司, 老家在臺南。 他一直在臺北工作, 一年頂多回老家一次。

他說, 每年給父母50萬塊錢, 給老家的哥哥20萬塊錢。 給了錢, 心就安寧了。

我心生疑惑, 難道他不怕哥哥把錢全部放在自己的口袋裡嗎?

上司說, 父母老了, 哥哥在家裡照顧, 有沒有貪財之心, 那是他的良心, 不要去想。

正所謂, 眼不見為淨。

只要兄弟姐妹不住在一起, 矛盾再多, 也只是想一想而已, 然後就放下了。

不可能, 天天拿著手機, 在LINE裡吵架吧。

一年到頭, 都沒有幾個小時見面, 想說的話, 多半是「問候、牽掛」。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98/20984257.avif

遠離「父母的財產」, 靠自己奮鬥。

有人說, 兄弟姐妹的仇恨, 來源於父母。

只要是父母偏袒誰, 就會給誰更多的錢, 並且把房子等財產, 盡可能地留給他。

重男輕女、心疼沒有用的兒女, 這樣的行為, 在常人看來, 是不可理喻的, 但仍舊會發生在父母身上。

不平衡的心理, 可以把感情撕裂。

真正有本事的人, 從走進社會的那一天開始, 就完全擺脫了對父母的依賴, 不管家裡有多少錢財, 父母願意給就拿著, 不願意給就算了。

遠離了財產的糾紛, 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 就迎刃而解了。 你的大度, 成就了獨立的自己。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98/20984258.avif

遠離「自私」, 學會包容和分享。

卡耐基說:「自私是天性, 它潛藏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 我們應懂得不斷克服自私這一毛病, 使自己變得慷慨大方。 」

卡耐基在《人際交往心理學》裡, 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富人, 想要把所有的財產都留給自己用, 對妻子兒女都很摳門。 他從來不會向別人吐露心聲, 一個人獨來獨往。

富人很不快樂,

親人們也躲著他。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 他獨自外出, 覺得活著毫無意義。 他遇到一個流浪漢, 並且把內心的煩惱, 都說出來了。 說完後, 淚流滿面。

流浪漢安慰他:「你願意把心情和我分享, 為什麼不願意和家人分享呢?」

是啊, 為什麼我們總是把好的臉色給了別人, 卻不願意對家人笑一笑呢?

兄弟姐妹, 就是左膀右臂。 大家一起分享快樂和財富的時候, 不會因此蒙受損失, 而是創造了和諧的大家庭。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98/20984259.avif

很多家庭,父母老去之後,兄弟姐妹不來往了。

其實,兄弟姐妹才是陪你最久的親人,不管有多大的恩怨,都無需計較。

有個詞語叫「情同手足」,也就是說,不管財富在誰手裡,利益給了誰,都是在左手或者右手,並沒有弄丟。

家和業興,理解萬歲。

很多家庭,父母老去之後,兄弟姐妹不來往了。

其實,兄弟姐妹才是陪你最久的親人,不管有多大的恩怨,都無需計較。

有個詞語叫「情同手足」,也就是說,不管財富在誰手裡,利益給了誰,都是在左手或者右手,並沒有弄丟。

家和業興,理解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