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同事來家聚餐「一桌14個菜很豐盛」累到胳膊酸,同事上桌看後甩臉:第2天我慘被斷交

2025-05-19     武巧輝     反饋

某網際網路公司職員小趙最近被氣得不輕。

上周六他在家張羅的同事聚餐,竟演變成職場社交的「翻車現場」。

這場風波始於三周前的玩笑話。

當時部門下午茶聊到外賣吃膩了,小趙順嘴說了句「改天上我家嘗嘗手藝」。

誰料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五六個同事當真起鬨要「驗驗廚藝」。

小趙最終決定:涼菜外賣+自製主菜,既控制成本又不失誠意。

當天上午十點,廚房變身戰場。

電磁爐與燃氣灶同步開工,糖醋排骨在炒鍋里咕嘟冒泡,清蒸鱸魚在蒸鍋上雲霧繚繞。

四小時鏖戰換來六菜一湯:油燜大蝦紅亮誘人,青菜滋滋作響,香辣蟹香氣四溢。

看著擺盤略顯粗糙但分量實在的菜肴,小趙擦著汗鬆了口氣。

變故發生在開餐後二十分鐘。

當某位同事掀開外賣涼菜的塑料餐盒,半開玩笑說了句「趙大廚偷懶被抓現行」,餐桌氣氛急轉直下。

有人用筷子撥弄著夫妻肺片里的花生碎,有人對著涼拌木耳皺眉:「現在外賣涼菜都搞這麼敷衍了?」最刺耳的評價來自部門新來的海歸同事:「我在英國留學時,home party主人至少會準備手作甜點。

」小趙直言:幾個涼菜點外賣,圖省事直接用塑料盒上桌,可主菜我累得胳膊酸,煎炒烹炸全招呼,硬菜擺得滿噹噹。

就這,有人還甩臉子。

都是普通上班族,又不是宮廷宴客,吃個飯至於這麼挑

心理學專家王教授分析這種挑剔行為:「部分職場人將工作場景的競爭意識帶入私人社交,通過挑剔他人來獲取優越感。

就像總有人要在KTV里點評別人的唱功,在聚餐時化身『美食評委』本質上是一種身份確認。

事件發酵後,網友評論兩極分化。

支持派認為「請客就要有請客的誠意」,反對派則曬出自家待客菜單力挺小趙:「能下廚就是情分,我家來客人都直接火鍋底料涮一切!」更有資深HR建議:「職場社交最好遵循AA制或選擇第三方場所,既避免經濟壓力,也減少人情糾葛。

如今望著冰箱裡剩下的半鍋排骨,小趙苦笑:「終於理解我媽為什麼說現在年輕人不愛來家裡聯絡感情了。

」這場鬧劇或許提醒著我們:當生活成本不斷攀升,或許該重新定義「體面待客」的標準——畢竟,比起米其林擺盤,圍桌吃飯時真心的笑容才是稀缺品。

劉奇奇 • 59K次觀看
劉奇奇 • 5K次觀看
劉奇奇 • 3K次觀看
劉奇奇 • 8K次觀看
劉奇奇 • 3K次觀看
安卿榕 • 11K次觀看
劉奇奇 • 3K次觀看
安卿榕 • 3K次觀看
劉奇奇 • 5K次觀看
安卿榕 • 7K次觀看
劉奇奇 • 3K次觀看
安卿榕 • 8K次觀看
安卿榕 • 4K次觀看
劉奇奇 • 3K次觀看
劉奇奇 • 10K次觀看
安卿榕 • 7K次觀看
劉奇奇 • 4K次觀看
安卿榕 • 3K次觀看
劉奇奇 • 2K次觀看
劉奇奇 • 3K次觀看
劉奇奇 • 3K次觀看
劉奇奇 • 3K次觀看
劉奇奇 • 5K次觀看
劉奇奇 • 2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