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買房讓我出50萬買四房,得知房產證只寫弟弟名字,我分文不出
01
聽到別人說父母重男輕女的時候,張巧總是忍不住感慨,自己有一對一點也不重男輕女的父母,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從小到大,家裡有什麼好吃的,爸媽都讓她先吃。做錯了事情,爸媽也捨不得打罵她一句。
長大後,家裡的大小事情,爸媽也全部都要問過張巧的意見。
他們一直都對外說女兒是他們一輩子的驕傲。
為此,張巧從工作開始,每個月主動給父母2000塊錢生活費。
即便後來和男朋友談戀愛了,她也雷打不動地執行著。
畢竟,自己有能力了,反哺父母理所應當。

02
因此,當父母提出家裡要買一套大房子,一步到位選四房時,張巧是極力贊同的。
父母現在住的房子,是樓梯房,在7樓,房子不大,只有70多平,3個房間。
以後父母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了,這套樓梯房他們住得就不舒服了。
考慮到這一點後,張巧一口答應了父母的要求。而父母也順勢讓她去挑選戶型。
張巧盤算了下自己工作這麼多年的積蓄,大概有個50萬。她打算全都拿出來選個大四房。
可男友知道後立馬阻止了,說:這不會是買給你弟的婚房吧?你確定有你的房間嗎?
張巧一臉自信道:怎麼可能?我爸媽肯定會給我留一間房間的。
男友卻冷笑著說:你最好問下這套房子寫誰的名字,要是這房子寫你弟弟的名字,你的50萬就打水漂了。

03
男友一臉擔憂地看著她,語氣裡面儘是警惕和防備。
張巧卻依舊還是一副自信的樣子說:我爸媽才不是重男輕女的人,從小到大,爸媽對我多好,不管是房間還是其他,我都比弟弟的好。
男友依舊一副不相信的樣子,還勸張巧多留個心眼。
張巧不服輸,又跟父母打電話確認,結果父母一口咬定說巧巧,戶型你來選,裝修你也盯著,一切都按照你喜歡的風格來裝修。你喜歡朝陽的房間,到時最大的那間房一定會留給你。
張巧頓時就笑了,看吧,爸媽還是一如既往地疼愛她,寵溺她,連弟弟都得退避三舍。
見哄好了張巧,父母又接著說:巧巧你就放心吧,即便你以後結婚了,回娘家也有你落腳的地方,有爸媽在的地方永遠都是你的家。
爸媽的一席話,讓張巧瞬間紅了眼眶。她有些自責地掐了下自己的大腿。
明明爸媽這麼愛自己,把最好的東西都留給了她,她怎麼能因為男朋友的一句話,就對他們心生懷疑呢?

04
張巧心生愧疚,還偷偷在周末買了父母愛吃的水果回去探望他們。
只是,她剛站在門口,還沒準備推門進去呢,半掩著的門裡就傳出了父母和弟弟談論的聲音。
只聽見弟弟大聲質問:爸媽,新房什麼時候才能選好裝修好?你們的未來兒媳婦懷孕了,肚子可就快要藏不住了。
媽媽連忙安撫道:急什麼,我前幾天不早就吩咐你姐姐去安排了嗎?她說了會出50萬,直接選個大四房,一步到位。你就別著急了。
弟弟又急了:不著急不行,你未來兒媳婦都發話了,房子再不選好,她就打掉肚子裡的孩子。
媽媽連忙驚呼:這可不行,那可是咱家的寶貝大孫子,我等下就打電話催催你姐,她做事一向穩妥大方。
雖然父母急著買房是為了弟弟結婚,但想到弟弟沒什麼大本事,不啃老,似乎也娶不上媳婦,父母也跟著著急。
想到父母的為難,張巧對自己掏50萬的膈應也就釋懷了,全當是孝敬父母吧。

05
正當張巧準備推門進去,弟弟又發聲了:爸媽,房產證可不能寫錯了名字,必須得寫我的名字,姐姐以後遲早要嫁人,可不能白白便宜了外人。
張巧一聽,頓時就愣住了。弟弟沒出一分錢買房,竟然還想著房子寫他一個人的名字,果真是人丑卻想得美。
就憑父母疼愛她的那股勁,張巧並不認為父母會答應下來。
誰知道,接下來,父母的一句話,卻讓張巧呆愣在原地,久久無法回神。
只聽見父母說:你就放一百個心吧,你姐姐都說了房產證寫我們的名字,等到了我們名下,以後再偷偷轉到你名下。你是家裡唯一的男丁,不給你和孫子留著,給誰留?
弟弟連忙咧嘴笑,還不忘誇讚父母會來事:這還差不多,不然我都不好跟你們的未來兒媳婦交代。
屋內一片歡聲笑語,可站在門外聽到了全部實情的張巧,卻如同冰窖一般,心寒如水。

06
原來父母果真如男友所預料的那般,表面偽裝得疼愛自己,可背地裡卻依舊重男輕女。
拿著她的全部積蓄,去給弟弟買新房,還打算偷偷過戶房產證給弟弟。
張巧越想越難受,越想越覺得自己悲哀,忍不住回想,時不時以前父母的疼愛都是假的,都是刻意偽裝出來的。
張巧不敢去跟父母當面對峙,她怕連最後一點溫情都不復存在。
只是了解了父母的真實目的後,張巧不打算再出錢。原本她是心疼父母,想給父母買一套電梯房養老。
可如今看來,父母壓根不在意她的孝敬,只在意他們的寶貝兒子。

07
當父母再次打電話來追問選房的進度時,張巧直言自己和男友也快要結婚了,錢拿去共同買婚房了,一時半會也拿不出錢來了,過段時間再買。
父母頓時就急了:那怎麼行?50萬花了,那你弟弟的婚事可怎麼辦?你未來弟媳婦都懷孕了,就等著這套房子結婚呢?
張巧不咸不淡地說:沒房就租房結婚唄,現在租房結婚的人也多得是,也不差他們這一對。
父母還想說什麼,卻被張巧三言兩語給糊弄了過去。
張巧並沒有直接拆穿父母的那點小心思,她想著給彼此留點顏面和情分。
可父母卻不明白這些,天天給她打電話,甚至還說不行你結婚就先緩一緩,把你的婚房先讓給你弟弟,你晚兩年再結婚。
聽著父母的話,張巧第一次體會到了別人所說的重男輕女。
原來不是她父母一碗水端平,偏愛女兒,而是她父母善於在一些瑣事上重女輕男,但在大事上卻依舊重男輕女。
父母哀求她替他們和弟弟著想,可大家來評評理,這50萬她還有必要再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