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是人體的「血糖儀」!醫生提醒留意這5個變化

2025-10-20     洪翠蝶     反饋

下肢是人體的「血糖儀」!醫生提醒留意這5個變化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281/22816071.avif

血糖高了,症狀通常不明顯,但壞就壞在,它對身體的傷害一刻都沒有停止過。

醫生表示,腿腳就像人體自帶的「血糖儀」,這個部位出現變化,可能是在提醒你:血糖失控了。

01 血糖高,腿腳容易釋放信號 血糖超標時,運輸糖的「血管」往往最先受到損傷,其中,小血管受損導致的症狀通常先於大血管出現。 腿腳離心臟較遠,血液循環會差一些,當高血糖導致血管管腔變小、病變較重時,缺血症狀就會較明顯。因此,腿腳容易釋放信號。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281/22816072.avif

2/3

另外,對糖尿病患者來說,「足部潰爛壞死」是常見致殘原因,也是花費最高的慢性併發症之一。 02 5個症狀提示血糖失控 長期高血糖,如同「把內臟泡在了糖水裡」。當腿腳出現以下跡象時,記得查查血糖水平。

傷口不易癒合

高血糖會使傷口得不到充足的營養,皮膚自我修復能力降低,一旦出現皮損,往往遷延不愈。

瘙癢

血糖升高刺激皮膚末梢神經,就會導致瘙癢。這種癢主要發生在手腳部位,會有「蟻走感」,像是有螞蟻在皮膚爬行,到了夜間往往更明顯。

腿腳麻木

長期血糖超標,會對血管內壁產生不良刺激,出現「僵硬」的情況,阻礙正常的血液循環,引起腿腳麻木。

出現「糖斑」

也叫脛前糖斑,表現為小腿前側出現邊界清晰的褐色斑塊,不痛不癢,是糖尿病比較特異的皮膚病變。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281/22816073.avif

3/3

皮膚皴裂

高血糖會損害自主神經,使皮膚因出汗減少而異常乾燥。長期血糖超標還會使部分體液從皮膚流失,引起皮膚脫水,導致乾燥。 03 控糖重在堅持 以下方法有助降低並穩住血糖水平

主食增加粗糧:將部分精製米麵換成粗糧,有助延緩餐後血糖升高,比如薯類、玉米、山藥、糙米等。

吃「硬」不吃「軟」:食物越精細、越軟爛,升糖越快;而那些不夠軟爛、需要細細咀嚼的食物,更有利於穩定血糖。

放慢吃飯速度:吃飯細嚼慢咽,一餐飯吃30分鐘以上,有利於增加飽腹感,避免餐後血糖波動過大。

烹調方式簡單一點:比如,土豆做成泥,就比單純煮土豆的升糖指數高;白米粥煮開花後,就比不煮開花時更易升高血糖。

早飯、晚飯早點吃:早飯早點吃,有助預防低血糖,儘量在8點之前吃早餐;晚飯別太晚,有助減少胰島素抵抗,儘量在晚上7點前吃最後一餐。

將運動培養成一種習慣:運動不僅能降血糖,還可以提高機體對胰島素的反應,推薦有氧和抗阻運動聯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