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料:直腸/美人椒/姜/蒜/小青椒/
食之味:
幹鍋肥腸是一道正宗的湘菜,肥腸是湖南人最喜歡吃的一道家常菜。它採用大腸下面的那段直腸,切成均勻的形狀,再採用上等醬油加湖南本土的辣椒醬燒制而成,鹹鮮辣香、色澤紅亮。適當的辣度衝擊味蕾,聞到味道就流口水。
詳細做法:
洋蔥1個,切成片內用;小蔥、薑片各適量;幹辣椒、八角、桂皮、香葉各適量;小紅椒、小青椒各1.5兩切成辣椒段,大蒜子1兩分別碗裝備用;
豬大腸頭1斤,翻洗乾淨切成段,(肥腸清洗方法:將肥腸翻過來,先用麵粉搓洗2次,在用鹽抓洗1次,異味就能去除);鍋燒熱去油,放入薑片炒香,倒入大腸頭,用小火煸炒,首先炒幹大腸頭裡的水汽,加入適量的鹽後繼續煸炒,當水份炒幹時,淋入適量的二鍋頭酒;
迅速蓋上鍋蓋,燜10秒,打開鍋蓋繼續煸炒,炒出肥腸裡的油份,再次淋入適量二鍋頭酒,迅速蓋上鍋蓋,燜10秒,打開鍋蓋倒入八角、桂皮、香葉和幹辣椒和大腸頭一起煸炒,炒出香料的香味後加入適量的辣妹子辣椒醬;
繼續小火煸炒,直到炒出辣椒醬的醬香味,加入適量的水、加入蠔油,大火煮開,轉小火放入小蔥蓋上鍋蓋,煮20分鐘,然後倒出,只留下大腸頭和湯汁,其他的一律檢出鍋燒熱去少量的油,到入大蒜子煸香,倒入煨好的大腸頭和湯汁,倒入青紅椒段,加入適量的老抽和雞精調味,大火收幹湯汁即成。
浸辣椒炒肥腸

主料:新鮮肥腸250克。
配料:浸辣椒50克,芹菜20克。
調料:鹽10克,味精10克,生抽10克。
製作方法:
1.新鮮肥腸,清洗乾淨,下開水鍋飛水,過涼後剔除多餘油脂。
2.加薑蔥入高壓鍋上氣2分鐘壓熟,撈出切絲。
3.豬油燒熱下肥腸,煸香,加生抽、水稍燜。
4.餘油燒熱下浸辣椒煸香,再放入肥腸調味。
特點:醬椒香辣,肥腸軟糯。
肥腸粉

別看這小小的一碗肥腸粉,若想將澆頭做得毫無腥味、粉條做得軟而勁道,卻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一般的小店是用一口大鍋同時吊湯、煮腸,而白家老店卻將這兩項內容分開操作,避免了食材和湯汁因加入香料包煮制時間過長產生藥味,做好的肥腸多汁軟嫩無腥味。
一、吊湯
加入心肺熬成濃白底湯。流程如下:
1、吊湯需用豬頭骨。
2、吊湯用心肺,可使湯汁濃白。
3、吊好的湯汁鮮香四溢。
二、煮腸
白家肥腸粉用來煮腸的灶具非常特別,底部是一口深鍋,上面架著一個漏網。
煮制時,需將肥腸放入漏網,舀入高湯,打開電源後,湯汁的溫度不斷升高,慢慢開始沸騰,與熱氣一同從漏網的孔中翻滾而出,不斷「沖刷」肥腸,使做好的肥腸超有嚼勁。
煮腸步驟:
1、將拍碎的薑塊與八角、小茴香等香料混合裝入紗布製成香料包。
2、將治淨的豬大腸、豬小腸倒進鍋中,投入小蔥,放香料包。
3、澆入吊好的高湯。
4、倒入豬油。
5、大火煮至肥腸成熟。
6、煮好的大腸切成1釐米寬的段,小腸切成15釐米的段,兩頭相紮綁成「冒節子」,裝盆備用。
三、制粉
1、盆中放紅苕粉,先加冷水調勻,再加開水調成稠糊,攪勻散熱後倒入裝有明礬(增加粉條透明度)的盆中。
2、攪好的粉芡。
3、再倒入幹紅苕粉,分多次將剩餘芡汁緩慢倒入盆中。
4、不停搋拌20分鐘,期間分多次次加入芡汁。
5、待粉團表面光滑無疙瘩,用手抓起部分粉團可以看到粉絲呈線形且粗細均勻地往下流,說明粉團稀稠適中,即可進行漏粉。
6、鍋入清水燒開,一人將漏勺舉在鍋的上方,將粉團裝進漏勺中,並且不停敲打拍按,使粉漿均勻漏入鍋中燙約30秒。
7、另一人用筷子將鍋中的粉條迅速撈入涼水,過涼保存。
四、走菜(白味版):
1、加多種香料炒過的鹽顏色泛黃,有淡淡香味。
2、碗內放入味精、醬油、炒鹽、雞精、胡椒粉,撒上少量芽菜末、蔥末、芹菜末備用。
3、打入小料的碗疊放在臺上,超級壯觀。
4、將冷水中的粉絲、黃豆芽放入漏勺中,取另一漏勺放入大腸段同時置於煮大腸的那口鍋中冒10秒。
5、取墊有底料的白瓷大碗端至鍋邊,拎起漏勺使其中的湯汁順勢流入碗,將粉條倒入碗中,再將煮好的肥腸段倒在粉條上,撒上一把黃豆即可走菜。
6、客人可加點冒節子。
紅湯肥腸粉的底料調製方法與白味版的類似,只是每碗需另加10克紅油辣椒。
肥腸粉

吊骨湯:
1.鯽魚宰殺治淨,沖去血水,下入底油兩面煎黃,撈出瀝油,包入紗布中。
2.將豬棒骨(敲破)、雞架、鴨架,分別入鍋汆去血水。豬棒骨墊入桶底,再擺入裹好的鯽魚,最後放入雞架、鴨架,添入沸水大火燒開,撇去浮沫,放入蔥段、老薑,淋白米醋,繼續大火沖2小時至湯色濃白,打去渣滓即成。
肥腸的初加工:
1.搓鹽:肥腸放入盆中,加鹽拌勻,不斷揉搓40分鐘,待腸壁上那層薄膜脫落,用清水沖洗乾淨。
2.醋洗:肥腸內壁外翻,摘去油脂,放入盆中加香醋繼續搓洗20分鐘,將腸子翻回原狀。
3.汆水:將洗好的肥腸放入鍋中,添清水浸沒,加蔥、薑、醪糟汁大火燒沸,轉小火煮5分鐘,撈出沖去表面浮沫。
4.湯浸:肥腸放入骨湯,大火燒開轉小火,保持湯麵似開非開浸煮2小時至熟,撈出瀝幹,改刀成小塊。
紅薯粉的製作流程:
1.制芡:將紅薯澱粉放入盆中,倒入40℃的溫水拌勻成稠米湯狀,再沖入沸水,注意邊倒邊順著同一方向迅速攪拌,直到成為無疙瘩、不粘手、帶韌勁、能拉絲的粉芡。此時粉芡已被燙至八九成熟,放到一邊,常溫晾至40℃時,即可用於下一個步驟。
2.搋芡:盆中放入幹紅薯澱粉、明礬攪勻,分四五次加入晾好的粉芡,不斷搋拌使二者充分融合,二三十分鐘後盆中原料變為表面光滑、狀如稀泥的粉團。這時可將粉團抓起試一下,如下條太快,或出現斷條現象,則表明粉團太稀,應摻入幹紅薯澱粉再揉;如下條太慢、粗細不勻,則說明粉團太幹,應再摻入適量粉芡。待漏下的粉絲粗細均勻、不斷裂,即可進行下一步操作。
3.漏粉:鍋入清水燒開,轉小火,保持水面冒「蝦眼泡」。漏粉時一般需兩人合力操作:一人將粉團裝入漏勺,一手高舉漏勺,一手握拳,並保持每次1.5秒的節奏用力捶打粉團,使其從漏勺的孔眼中「跌」入沸水;此時另一人要用筷子將鍋中浮起的粉條撥至鍋邊,不能讓它碰到剛漏下的粉條,以免粘連。每漏好一勺粉團,就需要迅速將鍋中的粉條撈出過涼,並泡入涼水保存。
出粉流程:
1.碗底調入白鬍椒粉、白芝麻、鹽、生抽、油辣椒、紅油。
2.取肥腸塊放入竹簍底部,上面依次擺入粉條、黃豆芽,將竹簍下入煮有肥腸的骨湯中「冒」10秒,期間不斷輕擺竹簍,讓湯汁與粉條充分接觸。
3.一隻手提起竹簍,另一隻手迅速將盛有調料的碗放在簍底,這樣竹簍漏出的湯汁正好澆在碗底,待湯汁漏完,將粉和豆芽倒入碗中,撒酥黃豆、香蔥碎、榨菜碎即可走菜。
粑豌豆肥腸粉

出粉流程:
1.碗底調入白鬍椒粉、白芝麻、鹽、生抽、油辣椒、紅油,澆入豌豆湯。
2.按照「傳統紅湯肥腸粉」的方法將肥腸、粉條冒熟,在碗中淋入少許骨湯,倒入粉條,撒粑豌豆、酥黃豆、香蔥碎、榨菜碎即可走菜。
粑豌豆製作:
取溫水漲發的幹豌豆放入高壓鍋,加高湯、鹽,加蓋上汽後壓30分鐘至豌豆熟爛、湯汁濃稠即成。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