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都會發現,當孩子步入叛逆期後,孩子在學習上內驅力不足,他回家後怎麼都不願寫作業,經常磨蹭許久,在父母多次催促下才肯去寫作業。
父母每次面對孩子不願寫作業或是磨蹭問題,真的很生氣、很難受,經常壓不住內心的生氣難受,脾氣會爆發出來。
在進入今天這個主題前,我們先來聽聽某位媽媽的心聲:
『孩子不願寫作業,但在我們現實世界裡,這些還是要做的呀,不可能讓他整天到晚都是玩,這導致我跟孩子之間的戰爭無休無止。』
『現在接觸了好奇對話,我覺得自己的確焦慮少了很多,與孩子的溝通也比以前好些了,但在孩子的學習上我還是放不開,該怎麼處理孩子不願寫作業的問題呢,我覺得我還是不知道怎麼去做?』
媽媽為何容易生氣

孩子不願寫作業的時候你很容易生氣,肯定是自己頭腦中有太多的標準與執著,這樣生活當中,你就會被各種「不允許」捆綁著,無法活出生命的自由。
在教練指導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很多家長在孩子教育方面,對自己有很多的「不允許」,比如以下核心幾點:
不允許自己是個失敗的媽媽
不允許自己對孩子的言行不聞不問
不允許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犯錯
當你不允許自己時,你也同樣不會允許他人,尤其是自己的孩子。
你怎麼還在拖拉,不去寫作業?
你怎麼不好好讀書,總是惦記著玩手機?
你看你,什麼事都做不好,總讓我費心!
寫作業時,你能不能不分心,專注一點!
你有這些「不允許』是因為你的內心有很多的「應該』:
我應該做個負責的媽媽
我應該幫孩子的學習創造條件
我應該引導孩子去重視學習
我應該更好地與孩子溝通
當你做不到這些時,你就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難道你沒做好,沒做到,就是不夠好嗎,不值得嗎?
你有沒有覺察到自己頭腦中的各種各樣的標準、執著嗎?你有沒有覺察到這些標準與執著又衍生了很多期待啊?
你可能就僅僅會覺得小孩子的學習很重要、成績很重要、寫作業很重要等等。因為作為成人的思維慣性,孩子主動去寫作業,是未來他可能會有出息的體現。
所以當你孩子的一些表現,不符合你的預期的時候,比如:玩著手機不願寫作業、不認真地寫作業,或者作業寫不出來,你就會很生氣,這是因為你內在有標準,內在有執著。
你卻忽略了這個生氣,只會讓孩子在父母的「不允許」和「應該」中也深深地覺得自己不夠好。
我連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我就是個笨人
我總是做錯事,我就是個無用的人
我也努力學習了,但是我還是不懂,我就是糟糕孩子

你要看到的真相是,這些「應該」和「不允許」捆綁著你,讓你心中堵得喘不過氣來,讓你產生恐懼,不由自主地生氣,並且想隱藏這些執著與標準,把脾氣撒在孩子身上,裝著自己已經盡力了,不敢真實面對。
看到這裡,你肯定會問:教練,你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哪有父母親面對孩子不願寫作業,還能心靜如水的啊?
其實,我孩子學習方面,我從來不關注,因為我一直認為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僅創造學習條件後,安靜陪伴就好了,我經常跟孩子說:
『你寫作業與否是你自己的事,我允許你可以不寫作業,但不會承擔你因為不寫作業被老師批評的結果,如果你被老師批評了,心裡有難受,爸爸可以聽聽你的難受!』
關於我為什麼會收回關注孩子學習成績、是否寫作業的目光,更多地放在自己的身上,來自我以前的養花體驗:
我首次養蘭花時非常重視,經常隔兩個小時就去看蘭花的狀態,結果養死了,倒是很少管的杜鵑花,就偶爾澆澆水,反而活得很好!
你怎樣才能放下,因為孩子不寫作業而導致的生氣?你首先要明白真正的家庭教育是什麼:
什麼是真正的家庭教育?
真正的家庭教育目的是什麼?
然後,你還是要通過自我覺察的練習,讓自己活得更加真實,能夠直接面對問題,而不是迴避,任自己的情緒肆意攻擊孩子心靈。
在每一次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你生氣的時候你覺察到你在生氣了,然後你也覺察到你為什麼生氣,覺察到你生氣背後的那些念頭。
例如:孩子不認真寫作業是不對的;例如會有其他的擔心:害怕老師的評判,害怕孩子的未來如何等等。
當這些擔憂恐懼全都出來了,這個時候覺察到這些全部都只是念頭而已,你只需要覺察到即可,然後不必等同、不必評判、不必當真,這些念頭它就走了。
但這要有一個持續性的練習過程,不是我說了你就能掌握,然後就能做到,因為當下對你來講,你之所以生氣是因為你當真了,有評判了,所以它有一個過程,要接納允許自己有這樣一個過程。
真正的家庭教育是什麼

那什麼是真正的家庭教育呢?這個話題的確比較大,我來說說自己的見解。
真正的家庭教育是讓人的內心和諧有秩序,其目標是能夠幫助孩子構建穩固而靈活的自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家庭教育,就是構建孩子內心的和諧有秩序,通過這種秩序,孩子的內心可以去迎接任何的人生挑戰。
這種內心秩序構建與自我構建的過程,就是真正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這四個字非常的神聖,因為它是讓每個孩子去構建一個內心的絕對秩序,讓孩子能夠活出自我,這樣孩子未來就能面對任何挑戰,可以讓他的生活、人生井然有序。
正是因為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壓根都不知道什麼是家庭教育,所以我們的思維迴路在不斷地玷污「家庭教育」這四個字。
我們從小到大接受的家庭教育,說白了,很多都是聽話懂事的服從訓練,孩子如果在這種思維方式下,將來就會按照父母指明的方向,去找一份好的工作,安穩地生活著。
這種所謂的家庭教育,其實就是要改造孩子的思想,改造孩子的行為,去適應當下社會,這當然就會培養出一個精緻的利益主義者。
於是,本著這樣一個目的,我們看到了各種各樣所謂的青春期孩子叛逆訓練營,叛逆期孩子高效溝通話術速成班等等,各種神奇的口號,各種神奇的名稱。
當然你不能否認這些所謂的家庭教育課程,它所傳遞的知識的必要性,知識有其合適的位置。
但相對於孩子整個人生、整個內心的內在和諧有秩序,這些東西真只是極少的一部分,就如大海中的少許浪花。
我們不能讓這一小部分等同於整個家庭教育,那是變相對家庭教育的歪曲、矮化!
孩子努力學習知識很重要,但知識不足以讓孩子知道該怎麼活出精彩人生!
知識有它的位置,但它不應該出現在不應該出現的位置,這裡說的就是孩子的內心世界。
很少有家長真的嚴肅的去問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真的那麼重要嗎?相比孩子內心世界,相比孩子該如何去活這一生,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問題。
在孩子成長的家庭教育中,如果孩子缺乏了人性的教育,其中最核心就是「情感教育」與「人格教育」,那麼他未來就會可能活得好,但是無法活出精彩、活得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