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Sep 肝臟生病的9個信號!你中了幾個?
Posted at 09:29h in Blog, Chinese by javier [social_share]
By Island Hospital | September 1, 2025 10:34:09 AM
肝臟是人體中最大且最複雜的器官之一,承擔著多項維持生命的關鍵功能。它位於右上腹部,猶如一個高效運轉的「化工廠」,默默進行著代謝、解毒、儲存和合成等重要任務。
肝臟不僅參與了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將食物轉化為能量;還能分解藥物、酒精和毒素,保護身體免受侵害;同時儲備糖原、脂溶性維生素和鐵,以備不時之需;也可合成膽汁、凝血因子等重要物質,是維持健康不可或缺的器官。
然而,肝臟也是一個「沉默的器官」,即使功能受損,也常常沒有明顯症狀,直到病情加重才被察覺。常見的肝病如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若未能及時發現並治療,可能對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傷害,甚至危及生命。
了解肝臟的功能,識別早期異常症狀,對於預防和早期干預至關重要。本文將帶你認識肝臟健康出現問題時的常見表現,並提供科學實用的健康建議,幫助你主動守護肝臟。
肝臟不好的主要症狀
當肝臟功能受損時,身體常會通過傳遞一些異常的信號來「求救」。以下是肝臟不好的主要症狀,了解這些表現有助於及早識別和就醫:
1. 黃疸(皮膚和眼白髮黃)
黃疸是肝功能異常最常見和最具代表性的症狀。它發生在膽紅素(紅細胞代謝產物)無法被肝臟正常處理並排出體外時。這些膽紅素在血液中積累,導致皮膚、眼白、甚至口腔粘膜出現黃色,尿液顏色也隨之變深。
2. 尿液顏色變深,糞便顏色變淺
尿液呈深棕色(如濃茶),糞便則可能呈灰白色或淺色,這反映了膽汁的代謝通道出現問題,通常是膽道堵塞或膽紅素代謝紊亂的結果。
3. 持續性疲勞和乏力感
肝臟受損會使身體處理和儲存能量的能力下降,同時毒素排除效率減慢。這導致人體產生持續、無法通過休息緩解的疲憊感,是肝功能不良的早期非特異性表現之一。
4. 右上腹疼痛或隱隱不適
肝臟腫大、充血或炎症時會牽拉包膜,引起右上腹或肩胛下區的隱痛,尤其在深呼吸、體位變換或進食後加重。雖然不一定劇烈,但應引起重視。
5. 食慾下降、感到噁心、腹脹與消化不良
肝臟調節膽汁分泌,對脂肪消化尤為關鍵。當其功能受限時,常表現為進食後胃部脹氣、噁心、反胃、油膩食物難以消化等問題,伴有體重減輕。
6. 皮膚瘙癢(無皮疹)
當膽鹽在血液中濃度升高並沉積於皮膚,會刺激神經末梢,引發劇烈、持續的瘙癢感,通常表現為沒有可見皮疹的全身瘙癢。
7. 腹水或四肢水腫
肝臟無法合成足夠的白蛋白導致血漿滲透壓下降,液體從血管漏出至腹腔或肢體組織,引發腹脹(腹水)或小腿浮腫,提示肝硬化或門脈高壓等晚期肝病。
8. 易出血或瘀青
肝臟合成多種凝血因子,當功能受損時,血液凝固機制受阻,常表現為鼻血、牙齦出血、皮膚輕微碰撞後出現大片瘀青,甚至女性月經周期紊亂或經血量增多。
9. 蜘蛛痣與肝掌
皮膚上會出現相應的症狀,包括:
蜘蛛痣:小而明顯的紅點,中間一點放射狀分布血絲,常見於面部、頸部、胸部等處。
肝掌:手掌大魚際、小魚際部位發紅,對稱出現,是激素代謝紊亂的表現。
健康肝臟的跡象
1. 皮膚和眼睛清澈明亮
肝臟負責代謝體內毒素與膽紅素。健康時會皮膚會色澤正常、沒有黃疸,眼白潔白透明。
2. 消化功能良好
肝臟分泌膽汁,有助於脂肪的消化與吸收。進食後無腹脹、噁心、油膩不耐等情況。
3. 正常排便與小便
糞便成形、顏色偏黃褐,尿液清澈、顏色淡黃,說明膽色素代謝正常。
4. 精力充沛、耐力穩定
肝臟負責糖原儲存與能量調配。因此肝臟在健康時,人體也會精神狀態良好,體力充沛,早晨起床輕鬆。
5. 代謝穩定:血糖與膽固醇正常
肝臟在血糖調節和脂類代謝中發揮關鍵作用。肝臟健康時,血糖穩定且無低血糖或飯後高血糖波動。同時血脂正常,壞膽固醇(LDL)不高;好膽固醇(HDL)則適中。
6. 情緒穩定,思維清晰
肝臟與腦部功能關係密切,肝毒積聚會影響神經系統。因此,思路清晰、情緒穩定、睡眠正常也是肝臟健康的表現。
肝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負責代謝、解毒、合成蛋白質、儲存糖原等關鍵功能。若肝臟不適卻長期被忽視,可能會發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或多器官損傷。由此可見,肝臟疾病可大可小,若有任何症狀務必儘早檢查,
如何改善肝臟健康?
肝臟在人體中承擔多項關鍵生理功能,因此維護肝臟健康不僅有助於預防肝病(如脂肪肝、肝炎、肝硬化),亦能顯著提升整體代謝與免疫狀態。
在馬來西亞這一多元文化、高溫潮濕環境和高糖高脂飲食普遍的背景下,肝臟健康維護應兼顧本地生活方式與公共健康挑戰。
1. 改善飲食習慣
控制高脂高糖飲食馬來西亞常見的飲食如椰漿飯、炒粿條、大排檔炸物等,多含有高飽和脂肪和碳水,容易對肝臟造成負擔。同時,減少含糖量高的飲料攝入,尤其拉茶、奶茶和糖水等。
建議:鼓勵改選低脂版本,比如將椰漿飯改為蒸飯;烤雞代替炸雞;飲用白開水、檸檬水或無糖綠茶等天然低糖飲品為佳。
增加抗氧化和膳食纖維的攝入本地蔬果資源豐富,如苦瓜、四棱豆、薑黃、椰油和青木瓜等,富含植物化學物質,有助於減輕肝臟氧化應激。
建議:每日社區3至5份蔬果,若以生食(如「ulam」)的形式攝入,將更大限度地保留營養成分。
2. 改善生活方式
適當運動定期的運動可通過燃燒額外的卡路里和減少肝臟脂肪來支持體重管理。研究表明,運動可以改善血液流動和向肝臟輸送氧氣,有助於排毒過程。
保持健康體重若體重高於正常數值時,多餘的脂肪會堆積在肝臟,導致炎症和肝臟損傷。因此,可通過均衡的飲食習慣和定期的身體鍛鍊,減去脂肪同時減輕肝臟的壓力,以便更有效地降低代謝性脂肪肝病(MAFLD),避免其發展為肝硬化等更嚴重的疾病。
3. 避免自我用藥
建議在使用任何藥物之前先諮詢專業醫生,否則錯誤用藥將可能導致肝損傷、藥物性肝炎和中毒反應。醫療保健的專業人員可以為患者評估藥物的風險和益處,確保肝功能的承受程度和藥物的潛在作用。
肝臟疾病的類型
肝臟疾病種類繁多,成因和嚴重程度各異,以下是常見的幾大類肝病及其特點:
1. 肝炎(Hepatitis)
肝炎是肝臟因感染或免疫反應引發的炎症,可分為以下幾種:
病毒性肝炎:由甲型(A)、乙型(B)、丙型(C)、丁型(D)和戊型(E)肝炎病毒引起。
自身免疫性肝炎:免疫系統錯誤攻擊肝細胞,導致慢性發炎。
酒精性肝炎:長期過量飲酒損傷肝細胞,引起炎症反應。
2. 脂肪性肝病(Fatty Liver Disease)
脂肪在肝細胞中過度堆積,可能導致炎症甚至肝硬化:
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MAFLD):與肥胖、糖尿病等代謝紊亂有關,非由飲酒引起。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FLD):與長期酗酒相關,常伴隨肝功能異常。